福建生态文明建设: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让绿色发展有“颜”更有“值”

元描述: 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,绿色发展模式成功实践,林改赋能,林业产业繁荣,引领全国绿色发展新方向。

引言:

福建,这片拥有“山多海阔”独特地理风貌的土地,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,更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。近年来,福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,将“绿水青山”真正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。从林改赋能到产业升级,从政策创新到科技驱动,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,为全国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。

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成就:

1. 绿色发展:福建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

福建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。自1998年启动生态省建设以来,福建始终坚持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理念,以约占全国3%的人口、1.3%的土地、3%的能耗,创造了全国4.3%的经济总量,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。

1.1 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,生态屏障坚不可摧

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,也是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。全省森林面积达1.21亿亩,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位居全国第一,达到65.12%,森林蓄积量达8.07亿立方米。

1.2 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,生物多样性丰富

福建已建成国家公园、自然保护区、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358处,总面积达1538万亩,形成较为完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,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家园,维护着生物多样性。

1.3 绿色发展模式成功实践,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

福建坚持走生态优先、陆海统筹的绿色发展道路,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:

  •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9项改革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。
  • 23项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成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肯定。
  •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,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。

2. 林改赋能:激发林业发展活力,实现“山定权、树定根、人定心”

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,林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。福建率先开展林权制度改革,成功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山下转向山上,实现了“山定权、树定根、人定心”,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。

2.1 林权制度改革:确权登记,明晰产权

福建在2005年底基本完成7500多万亩集体商品林的产权确权登记任务,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2.2 规模经营:培育新型经营主体,促进林业产业发展

福建累计培育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万多家,实现明晰产权基础上的适度规模经营,累计完成林权流转2400多万亩,推动林业产业向集约化、现代化方向发展。

2.3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:从“木材”到“生态产品”,实现绿色富民

林改后,福建通过引资入林,大力发展林竹生产加工业、木本油料、花卉苗木、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,有力促进林区经济发展。

3. 创新驱动:绿色金融助力,科技赋能林业发展

福建在林业发展中积极探索创新,以科技和金融手段赋能,破解林业发展难题,推动林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3.1 林票改革:引入社会资本,破解融资难题

三明市率先在全国开展林票改革试点,为林业发展引入更多社会资本,林农林企可用林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,解决了“钱从哪里来”的问题,为林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。

3.2 “放管服”改革:简化审批流程,提升林业发展效率

南平市创新林木采伐“放管服”改革,科学制定人工商品林采伐年龄,简化审批手续,提升林业发展效率。

3.3 森林碳汇赔偿机制:推动森林资源全面修复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

龙岩市在福建全省首创森林碳汇赔偿机制,推动受损森林资源从传统“补种复绿”直接修复,拓展为林业碳汇损失赔偿全面修复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。

4. 产业升级:绿色产业蓬勃发展,带动区域经济发展

福建依托丰富的林竹资源,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,打造绿色产业链,推动林区经济发展,实现农民增收致富。

4.1 笋竹产业:打造特色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

三明永安依托丰富的林竹资源,实施竹产业“主攻二产、拓展三产、带动一产”的发展策略,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发展,加速竹产业集聚,完善竹产业链条,成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。

4.2 林下经济:挖掘潜力,拓展林业产业新空间

福建积极发展林下经济,拓展林业产业新空间,实现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,带动农民增收。

4.3 生态旅游:发展绿色旅游,打造生态宜居环境

福建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,发展生态旅游,打造生态宜居环境,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。

关键词: 福建,生态文明建设,绿色发展,林改,林权制度,林业产业,林票改革,笋竹产业,林下经济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?

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,包括:

  • 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位居全国第一,达到65.12%,森林蓄积量达8.07亿立方米。
  • 已建成国家公园、自然保护区、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358处,总面积达1538万亩,形成较为完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。
  •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9项改革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。
  • 23项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成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肯定。
  •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,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。

2. 福建林改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?

福建林改取得了成功的经验,主要体现在:

  • 实现了“山定权、树定根、人定心”,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。
  • 明晰了产权,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  • 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,促进林业产业向集约化、现代化方向发展。
  • 发展林竹生产加工业、木本油料、花卉苗木、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,有力促进林区经济发展。

3. 福建在林业发展中有哪些创新举措?

福建在林业发展中积极探索创新,主要体现在:

  • 三明市率先在全国开展林票改革试点,为林业发展引入更多社会资本。
  • 南平市创新林木采伐“放管服”改革,科学制定人工商品林采伐年龄,简化审批手续,提升林业发展效率。
  • 龙岩市在福建全省首创森林碳汇赔偿机制,推动受损森林资源从传统“补种复绿”直接修复,拓展为林业碳汇损失赔偿全面修复。

4. 福建如何将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?

福建通过以下措施将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:

  • 发展林竹生产加工业、木本油料、花卉苗木、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  • 发展生态旅游,打造生态宜居环境,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。
  • 积极探索森林碳汇价值实现机制,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。

5. 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什么?

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:

  • 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。
  • 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。
  • 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。

6. 未来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如何发展?

未来,福建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发力:

  • 坚持防治并举,逐“绿”前行、向“新”奔跑、普惠共享,让福建生态的主色调更美、含碳量更低、创新力更足、民生味更浓。
  • 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发展,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。
  • 积极探索绿色金融、碳汇交易等新机制,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。
  •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打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。

结论:

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为全国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。福建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证明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正确方向。 未来,福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多贡献。